徐州琴鼓网
加入收藏

怀念大鼓书和琴书

更新时间:2016-08-24 文章作者:管理员 信息来源:徐州琴书网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

详情介绍

       晚上靠在沙发上看电视,听见窗外传来有人家办丧事请来的歌舞班子正起劲地演唱卿卿我我打情骂俏的爱情歌曲,忽然想起农村夏夜的苏北大鼓书和徐州琴书了。说大鼓书和唱琴书的艺人都喜欢在急唱一段词后高拉一嗓子,那一声足可以把听众的魂给拉出窍,我不知道陕西的秦腔号称“拉魂腔”是什么样的一种唱腔能给听众什么样的触动,我总觉得我们的大鼓书和琴书都可以做到拉走听众的魂。作为在农村里长大的孩子,我相信大家小时候基本上都听过大鼓书和琴书。当时农村好多地方没有通电,没有啥娱乐方式,看场电影就像过年一样,听大鼓书和琴书就成了奢望的消遣方式。

       至今我还清晰记得,茫茫夜色中升起缕缕炊烟,村落里各家小院内不时传来孩子的嬉闹声。只听村里打麦场上“咚咚锵锵”锣鼓响,就有人大声吆喝:“唱大书啦!唱大书了……”于是孩子们就扔下手中的饭碗,不顾父母的劝阻破门而出,奔向村里麦场上,那里地势开阔,是说书艺人喜欢的表演场所。已经有好心人家为说书艺人搬开了桌子、凳子,摆上几个粗瓷大碗,放上一壶开水,艺人打着鼓点招呼听众。

       等到人越聚越多的时候,在说书艺人面前围成一圈,村民们放下随身携带的凳子,有的摸来一块砖头垫在屁股底下,有的两腿一盘干脆就坐在地上的,孩子们则骑在墙头或者树杈上。看看听众来的差不多了,说书艺人开始清起嗓子,左手上抬打快板,右手敲起大鼓,而一旁的副手则拉起板胡(演唱琴书的时候要加上扬琴弹奏)。随着有节奏的鼓点响起,嬉闹的人群顿时静了下来,没有人说话,没有人走动,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聚精会神的听了起来。说书艺人说唱的内容无非就是《三国演义》、《水浒传》、《杨家将》、《呼延庆打擂》、《包公案》、《秦琼打擂》等传奇故事,琴书节目有长篇《刘墉传》、《海瑞传》、《王三姐住寒窑》、《薛礼征东》、《小巴狗告状》、《王天宝下苏州》等曲目,偶尔还能看到柳琴戏《陈士铎喝面叶》、《卷席筒》等。

      至今好还清晰记得有一个说书艺人说唱的是历史小说《刘墉传》(我们这里人把刘墉的墉字念成rong的,刘墉据说就是我们官湖镇坊上人士),我连着听了三个晚上,结束都在午夜时分,每次都是在曲终人散时恋恋不舍地离开书场。 说书艺人往往在说到高潮时停下手中的鼓点,喝上几口水,而听众则眼巴巴的盯着艺人,盼望着其尽快说下去。说到精彩处,大人们往往拍上几个巴掌,孩子们也起哄似的乱拍。说书艺人手中鼓点咚咚,快板紧一阵慢一阵,老汉们听的入了迷,口水淌下却浑然不知,有的孩子则在妈妈怀中进入梦乡。一场书说下来,忙的说书艺人额头出汗,嗓子变哑。什么时间听说书人说到精彩处,故事就要告一段落,往往是“欲知后事如何,切听下回分解”。说书艺人向人群鞠躬,并说上几句客气话,书会就结束了。老汉们砸砸熏黑的烟袋锅子,别在腰间,双手后背,互相招呼着就回家了。第二天,说书艺人就开始上门收粮食,淳朴的村民往往从自己并不丰盈的口袋内用大瓷碗挖的满满的,送与说书艺人做干粮,出门说书卖艺往往是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混碗饭吃填饱肚皮罢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娱乐设施不断出现,说大鼓书和琴书的人越来越少了,更别说听书的了,现在很少再有人在静谧的夜晚用心去听听唱了许多年的大鼓书了。以前,带给我们的怀念很多很多,而儿时乡村的大鼓书和琴书是那么的牵动着我的怀旧思绪,怀念那个美好的年代,怀念那记忆深处的大鼓书和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