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琴鼓网
加入收藏

山东琴书流派的变迁

更新时间:2017-06-18 文章作者:李寒 信息来源:徐州琴鼓网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

详情介绍

  山东琴书最早产生于鲁西南菏泽地区(古曹州)农村中,它曲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其音乐来源广泛,来自全国各地的流行曲调。就现在山东地区山东琴书的发展状况而言,主要有三路四流派,即南路琴书的李派和茹派;东路琴书的商派;北路琴书的邓派。各流派源自南路,初期大体一致,但由于语言、演唱书目、演员文化价值认同、各地方戏曲曲艺的影响等种种因素进入了流派纷呈、百家争鸣的兴盛时期。

  一、山东琴书各路流派的产生发展山东琴书开始产生艺术流派是转入撂地说书的结果。这一时期,书目的充足、音乐的丰富、艺人主观条件的特色、地域语言和群众欣赏习惯的不同,使得山东琴书流传范围广泛,也促成其流派的产生和发展。

  1.南路琴书流派的产生发展就山东琴书的整个发展流变过程而言,南路琴书无疑是各流派中最早的。撂地说书后,主要形成了李凤兴、李若光、李若亮为主的“李派”和茹兴礼的“茹派”两大流派。李派琴书早期演唱使用老十七板凤阳歌的简单唱法。它虽然结构完整,但是缺乏变化,在反复演唱过程中,显得单调乏味,难以适应说书时故事的进展及人物的感情变化。因此,在后期发展中,李派着重丰富发展凤阳歌,同时为适应说书需要,模拟各种人物的神情姿态,丰富表现力。茹派琴书创始人茹兴礼是独具风格的琴书演唱家。他演唱时虽然一大段书反复只有凤阳歌一种,但跟随内容、人物形象的不同板眼、句腔多有灵活变化。茹派注重说、唱并重,语言生动通俗,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东路琴书流派的产生发展青州广饶县四平调艺人商秀岭注意到南路琴书赢得了人民的喜爱,专门来到鲁西南学习。然而,他发现鲁西南地区语言中阳、上、去三音较多,阴平较少,尾音上翘;唱词密集、节奏较快,意识到这与自己过去演唱的四平调及山东东北部地区群众的欣赏习惯不相适应。因此,他将南路琴书大胆改造,融入临清、聊城等地的老四平调形成凤阳歌与老四平调的新腔,也称为四平调。

  在创新新腔的同时,商秀岭不仅局限于从南路琴书习得的书目,而且保留原四平调节目,同时改编当地流行的五音戏。值得一提的是,他与蓬莱文人翁乐明合编出不少东路琴书特有的书目,如《红鸾禧》《宋江坐楼》《秦雪梅观画》《秦雪梅吊孝》等。

  紧随商秀岭之后,其徒弟商业兴发展形成了以唱为主的“商派”琴书艺术。商业兴一方面在师傅习得的基础上对风阳歌进行改进,使得凤阳歌改变了原有的缺乏刚劲气派、难以适应各种性格人物与复杂说书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革新垛子板,使其不再是直腔单调而缺少变化。同时,商派艺术尤其注重唱的情感,悲喜皆由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