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琴鼓网
加入收藏

苏北琴书:节奏明快 唱腔优美 声声年味

更新时间:2015-10-25 文章作者:管理员 信息来源:徐州琴鼓网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

详情介绍

   连日来,各乡镇送戏下乡活动已经开始,苏北琴书以其节奏明快、唱腔优美,语调通俗易懂,成为每年送戏下乡的必备节目。昨日,记者有幸采访了我市省级非遗保护项目苏北琴书传承人张银侠和陈锦荣。

  起源于宿迁的民间小调

  记者见到张银侠时,她正在家中休息,虽已迈入古稀之年,但仍精气焕发。谈到苏北琴书,张银侠眼中闪着光亮,打开了话匣子。
  “小时候戏曲是老百姓不可或缺的文艺节目,学好了还可以赚钱。我从8岁便开始学习苏北琴书。”回忆幼时,张银侠感慨颇多。
  “苏北琴书民间一般叫‘打扬琴’,也叫‘宿迁琴书’,源自明末清初的民间小调,清道光、咸丰年间形成于苏北宿迁地区。”张银侠接着说,因发源于宿迁,所以琴书以宿迁方言为基调,配合扬琴、坠胡、木板的演奏,述说一个个故事。因为伴奏抑扬顿挫、节奏明快,加上唱腔优美,常会感染很多观众。
  张银侠边说边开始向记者展示表演的道具,说完表演道具,张银侠还给记者唱了几句苏北琴书。
  送戏下乡不可或缺的节目
  因为张银侠年纪稍长,天气寒冷,所以今年没有参加送戏下乡活动。在宿豫区龙河镇送戏下乡活动后台,记者见到了正在化妆的陈锦荣。
  “从9号开始表演,已经去过洋北、埠子,今天正好第二天。”今年62岁的陈锦荣说,虽然苏北琴书以长篇为主,但因时间原因,下乡表演的主要是《姑母教侄》、《做一个文明守信的宿迁人》等短篇,群众也都比较喜欢听。陈锦荣表示,接下来,苏北琴书还将送往耿车、双庄、陈集等多个乡镇,一直持续到14号下午。“除了每年过年期间,平时也会到全国各地表演,山东、安徽、上海、新疆等很多地方都留下了我们的声音。”
  说到传承,陈锦荣告诉记者,现在老一辈苏北琴书艺人仅有5人左右,但有不少学生愿意向他们学习,小至12岁,大至40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张银侠、陈锦荣等老一辈琴书艺人演唱的多部长篇曲目都已出版发行,远销全国各地,更被很多华侨带至国外。而作为非遗保护项目的苏北琴书,我市不仅发展了一批代表性传承人,还相继建立了一批非遗传习所,苏北琴书等非遗保护项目已逐步成为我市重要的地方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