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琴鼓网
加入收藏

苏北琴书第七代传人-唐玉侠

更新时间:2015-10-25 文章作者:管理员 信息来源:徐州琴鼓网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

详情介绍

汤庆和、唐玉侠老师在演唱苏北琴书《老郭罚款》

     昨日下午,雪后天气异常寒冷,可在宿豫区江山国际花园小区广场上,很多居民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听着扬琴伴奏的苏北琴书,倍感亲切、惬意。可别以为这是在听收音机,而是一对夫妻正在此为居民免费演出。女的就是苏北琴书第七代传人唐玉侠,男的是她的丈夫汤庆和。


     昨日下午,在江山国际花园小区,提起苏北琴书,唐玉侠和汤庆和滔滔不绝,争相向记者讲述。苏北琴书亦称宿迁琴书,又叫“打扬琴”或“打蛮琴”,是以宿迁方言说唱的一种曲艺。它源自明末清初的民间小调,清道光年间形成于宿迁皂河,并不断向周边地区传播和发展,广泛分布于苏北宿迁、淮安、徐州、连云港以及皖东北、鲁东南等地区。

     据唐玉侠介绍,1952年宿迁成立曲艺协会,1961年改为宿迁县曲艺队。1955年到1961年宿迁县文化科先后举办四期琴书培训班,招收培养了一批新学员,并编演了《借驴》等20多部新书目,改编上演了《林海雪原》等20多部现代书目。演出形式告别长期“摆地摊”,真正走上了舞台。1983年,宿迁县有职业琴书艺人68名,非职业艺人80多名。其演唱艺术也得到较大发展和提高,在原有的唱腔基调上揉进了淮红戏、吕剧、泗州戏等部分优美唱腔,备受群众欢迎。唐玉侠回忆说,父亲唐学鹏外号“唐黑子”,是宿迁县第一任曲艺协会会长。她耳濡目染,很小就接触到苏北琴书,5岁开始学艺,7岁跟随父亲跑场子,每次都是父亲将她抱到板凳上,为父亲弹琴打板。15岁时,她已经可以单独到社会上演出长篇评书《白绫记》,18岁进入宿迁县文工团,1977年开始自由演出。“那时不觉苦不觉累,学习劲头也很足,感觉自己像名人似的。”唐玉侠笑着说。

     相同追求让他们走到一起 

     唐玉侠从15岁便跟随父亲走南闯北进行演出,1976年父亲不幸辞世后,唐玉侠便和母亲一块赶集唱书,或者参加生产队包场子。

     唐玉侠至今不会忘记,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地曲艺组织恢复,苏北琴书又获得新生,并出现一段辉煌时期。1979年春,在一次全县汇演时,她认识了汤庆和,由于相同职业,他们一见如故,当年8月16日便正式步入婚姻殿堂。

     汤庆和与唐玉侠同龄,从小他在南蔡乡李古村也是个名人。原来他喜欢说唱,自小认泗洪县盲人张成才为师,学习苏北琴书。

     和汤庆和结婚后,他们夫妻搭档,开始了夫妻说书生涯。“那时苏北琴书很吃香,我们演出东面到海边,南边到扬州,北面至山东,西面到淮南。整个苏北皖北,都喜欢听苏北琴书。后来这些地方也都有了自己的曲种,其实都是由苏北琴书发展而成的。”唐玉侠扬眉吐气地介绍着。

     在随后演出中,唐玉侠主要是打呱板和说唱,汤庆和则负责弹扬琴和拉坠子,夫妻俩一边到各地巡演,一边相互切磋琴书艺术,并注重博采众长,在传承传统艺术的同时,还融入北方戏曲和现代音乐元素,使演唱风格更接近现代生活,易于新老观众接受。

     一场演出可挣普通职工一个月工资 

     唐玉侠告诉记者,夫妻俩每天赶集唱戏,虽然很辛苦,可有不菲的收益。那时普通工人一个月也就二三十元工资,而他们一天演出就能挣到三四十元。

     据汤庆和介绍,那时他们主要是赶集说书或者参加生产队包场演出。每次赶集到了说书地方,他们放好扬琴和凳子,便可以开场了。每次约半个小时向听众收一次费,开始是2分钱,后来逐渐上涨到5分钱、一角钱。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工人工资大幅上涨,他们的演出市场开始逐渐萎缩,听众越来越少,最后说书市场也就举步维艰了。

     汤庆和夫妻不但可以说很多传统老段子,诸如《薛仁贵系列》、《大唐演义》、《包工寨》、《狸猫换太子》等,而且能与时俱进,自己创作了《党的历程》、《局长对联》、《村官送礼》、《半夜敲门》等新段子。唐玉侠说书融合戏曲元素,说唱随情而动,或悲壮、或凄婉、或喜悦、或深长。尤其是她从小学艺,擅长武书文戏,武书能唱得气壮山河,文戏能唱得肝肠寸断,长篇能让书迷们难舍难分,短篇能令听众感到酣畅淋漓。

    后继有人向学生传授苏北琴书 

    1993年,汤庆和夫妻俩接到唱片公司邀请,赶到徐州录唱片。“白天进录音棚开始录音,晚上吃过饭,赶紧准备第二天的节目。拿着纸笔,我们俩就开始写词了,一直写到下半夜,才能够第二天录制的。”唐玉侠说。
    目前,苏北琴书已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艺多年来,汤庆和、唐玉侠夫妇创作了《霸王举鼎》、《夫妻斗嘴》、《村官夜访》等多部作品,坚持每年都参加近百场演出。尤其是去年获知退伍军人张森跳河救人不幸牺牲后,他们当即创作了《英雄张森》段子,向广大市民和中小学生演出,宣传英雄的先进事迹。
    为了让苏北琴书这一地方文化瑰宝继续传承,在宿豫区文广新局和宿豫区教育局大力支持下,在宿豫区保安小学和宿豫区侍岭中心校分别设立了苏北琴书兴趣班,汤庆和夫妇每周一、三、五三天无论多忙,都要驱车赶到兴趣班,为40多名孩子教苏北琴书。而他们辅导的学生在市、区获得了多项大奖。“只要苏北琴书后继有人,再苦再累咱也没有怨言。”唐玉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