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琴鼓网
加入收藏

苏北琴书第七代传人-陈锦荣

更新时间:2016-01-09 文章作者:管理员 信息来源:徐州琴鼓网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

详情介绍

张金贵、陈锦荣老师在演唱苏北琴书《英雄张森》

  “宿迁市优秀非遗传承人”陈锦荣

  昨天采访陈锦荣的时候,这位已经年过花甲的苏北琴书艺人显得很疲惫。因为在上个星期六、星期天,她连续在市区黄河公园举办两场苏北琴书演唱会,引来很多市民前来观看。她说她很累,正打算好好地休息一天,接下来还要为省里来的同志作汇报表演。陈锦荣家住市区康堡小区,她是一位很有名气的苏北琴书艺人,今年9月,市政府给她颁发了“宿迁市优秀非遗传承人”荣誉证书。

  她是苏北琴书第七代传人

  陈锦荣,又名陈绵荣,原为宿迁市宿城区曲艺队苏北琴书演员,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宿迁市曲艺家协会理事,2010年被宿迁市授予“苏北琴书优秀人才”称号,2012年被评为宿迁市“苏北琴书传承人”。多年来,她参赛获奖篇目较多,成绩斐然。

  陈锦荣1954年出生于我市一个曲艺世家,世代亲人都是苏北大鼓的传承人。陈锦荣自小继承母亲事业,成为苏北琴书的第七代传承人。

  由于受到祖父、父辈们的熏陶和影响,陈锦荣幼年便热爱苏北琴书艺术,9岁开始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多种乐器,11岁开始学唱琴书唱段,12岁便能随母亲一起登台演出,从此步入苏北琴书的艺术殿堂。她边唱边学,边学边唱,逐步成长为苏北琴书的一名优秀演员。

  “其实我这一生对苏北琴书特别喜爱,我从11岁就给母亲拉弦,后来就独立登上演出舞台,场场都按时上台演出。”陈锦荣说 ,初始,她学的是琴书短篇和琴书段子, 1973年初中毕业后,便参加了宿迁县曲艺段子队,在段子队里专职演唱琴书,一边演出一边认真刻苦学习,苦炼艺术基本功,在青年演员中很快崭露头角,成为曲艺队里的台柱子。陈锦荣勤奋好学,潜心钻研,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她便学会了10余部长篇历史题材的名著,如《大版月唐》、《无颜春秋》等。正是那一段时间,陈锦荣在琴书艺术上有了较大长进,为她后来的艺术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对艺术精益求精

  “我学了有几百场长篇历史书目。”陈锦荣说,以前曲艺队是大集体性质,演员自苦自吃,生活没有保障。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陈锦荣的舞台生涯虽然坎坷,但由于她对苏北琴书的酷爱,对艺术的苦苦追求,对于人生艺术中遇到的困难始终没有退缩过。“学习的时候很艰苦,有时累得睡着了,醒来就赶紧背书,晚上学,第二天就得上台演出,尽管又苦又累也无怨无悔。”陈锦荣说。

  对于苏北琴书这朵艺术之花,陈锦荣倾注了满腔热情,同时她对琴书艺术也肯学肯钻,颇有研究,她抓住琴书的特点,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她介绍说,苏北琴书也叫宿迁琴书,民间惯称“打扬琴”或“打蛮琴”,是源自明末清初的汉族民间小调,清道光年间形成于宿迁地区。陈锦荣从艺几十载,长期坚守舞台,孜孜以求,不离不弃。有观众评价说,她为人厚道,对艺术精益求精,演出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堪称德艺双馨。

  上世纪八十年代,陈锦荣在曲艺界就享有一定的声望,许多忠实听众盛赞她为“艺苑之花”、“技艺超群”、“技艺精湛”、“艺声雅贯”等。2005年,她还被江苏省文化部门推荐到南京博物院展销会上参加展演。她先后获各种奖项30余次。

  竭力传承苏北琴书艺术

  “总觉得我这一辈子对苏北琴书有缘,我一定要把苏北琴书每一场都演好,演到位,一直演到老。我感觉这种艺术还是值得我去追求的,许多听众都特别喜欢,给我送锦旗,送奖状,我还获得国家级奖,我感觉很荣幸,”陈锦荣说。 

  近几年来,陈锦荣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配合宿城区文化馆送戏下乡,不畏艰苦,深入农村为农民演出。2012年开始,宿城区文化局在市区黄河公园开办周末书场,她夏日不怕暑热,冬天不畏寒冷,热情地为观众献艺。她还利用琴书进校园的机会,培训琴书后备人才。在演出过程中,她先后收徒和培训学员近10人,有的已经能够独自演唱了。

  “文化部门对我很关注,也很关心,让我参加各种场合的演出,拿到省级、国家级奖,不管怎么样,都是我们宿迁的荣誉。我想一心一意培养下一代,让苏北琴书代代有传人,把我们苏北琴书艺术发扬光大。”陈锦荣说。

  陈锦荣虽然年过花甲,她把前半生的精力和心血放在了苏北琴书艺术的演绎、保护和传承上,她的艺术青春永远年轻。她说,苏北琴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她作为传承人,对传承宿迁独有的曲艺形式义不容辞。